女人不容易,母亲最伟大——这是韩剧《完美人生》里的一句名言,说得真好。
我还不是人母,有很多事情我还不曾做过,我也不能真正体会作为母亲的辛苦,但我和所有的人一样都曾经是个小孩子,都曾经嗷嗷待哺,在母亲慈爱的眼神里一天天成长,直到长大成人,为了理想流浪远方,母亲的牵挂从来不曾离我远去。
母亲是坚强的
母亲一出生就多病,姥姥卖了家里的口粮和鸡蛋给母亲看病,仅有的钱用完了,一家人都在忍受饥饿,母亲却依然在病中苦熬。姥姥心急无奈之下,杀了鸡、借了钱请来神婆,神婆对姥姥说:“闺女是个童子托生,观音大师身边的童子,因为犯戒被贬下凡,忍受人间的惩罚,到了一定的时候大师是要把她收回去的。”后来神婆烧了一个纸人,那个纸人是母亲的替身,是它替母亲到观音身边去受罚,但是到了一定的期限母亲是必须要回去的。
后来母亲的病总算有所好转,尽管母亲在姥姥的殷切期待中还是没有健康起来,但母亲却在病痛中坚强起来了,还没懂事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咬紧牙关忍受疼痛。
那是个挣工分的年代,一家人都要起早贪黑的挣工分,这关系到一家人的口粮来源。五岁的母亲,个子还没有灶台高,踩在板凳上给一家人做饭,所谓的饭就是略微有些混浊但依旧清的见底的面汤。冬天的一个傍晚,母亲穿着姥姥的大棉衣做饭,母亲一边做一边咿咿呀呀的哼着,因为今天家里能喝一顿稠一点的面汤。福祸是孪生兄弟,祸事往往就是在你被眼前的高兴事蒙蔽、粗心大意的时候悄悄来临的。就在母亲咿咿呀呀的功夫,灶台里的火苗顺着姥姥的大棉衣烧了起来,灼痛与慌乱让四岁的孩子失去了处理事情的能力,母亲一手拍打火苗一手拎着汤舀,热汤就往身上浇。火熄了,锅里的汤也没有了,娇嫩的腿上和小肚皮上烧起了大水泡。小女孩趴在柴垛上失声恸哭,不是因为身体的疼痛,而是为了全家人都没有吃上的那锅饭,也为了烧坏的大棉袄。那么年代,那个贫穷的年代,那个物质第一的年代,人还算什么呢?
母亲到了也能挣工分的年龄,跟着姥姥她们一起干农活,因为穷,穿不上好衣服穿不上好鞋,被植物的荆棘挂伤身体、被植物的根茎扎破脚的事情是常有的。一整天的劳动可以换来3个跟10岁孩子拳头一般大小的窝头,这三个窝头再加上那锅清的见底的面汤,就是一家人的口粮。正在成长的孩子,常常在夜里被饿的醒来,饥饿占据了所有的神经,饿到无法承受的抖动双腿。此后母亲的近50年,她依旧在夜里因为精神的焦灼习惯性的抖动双腿,严重的影响睡眠,老人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童年多病、营养不良、时代混乱、家庭贫困,让母亲受尽了病痛的折磨,可是母亲在病痛时,她咬着牙挺过来。
母亲是美丽的
家里有一张黑白的结婚照片,那是母亲和父亲的,2寸宽3寸长,是两个人的上半身照片,跟现在结婚证上结婚照的摆姿是一样的,都穿着方领的白衬衣,照片上的母亲年轻而又羞涩,天生卷曲的刘海、一头乌黑的齐耳短发,纯净没有杂质的眼神,平展的脸上没有岁月的痕迹,母亲是美丽的。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母亲都笑说那个年代夫妻俩走路都不会靠的很近,这张看起来头部紧贴、母亲挨在父亲胸前的照片事实上是母亲和父亲相距1米一前一后的坐在小板凳上,摄影师却展示出即将结婚的亲密的父亲母亲。
母亲发白的早,47岁左右母亲的发就已经花白了,我跟母亲一起出去的时候会听到一些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孩子叫母亲“奶奶”,一些卖菜的小贩叫母亲“老太太”,很不是滋味。一次看到母亲在镜前梳理自己的头发,梳着梳着母亲轻轻的叹气,然后自言自语的说“老了,真是老了”,等母亲走开,我拿起木梳,发现梳齿间留着母亲的丝丝银发。母亲曾经的青春岁月、美丽容颜、乌黑发丝,挺直腰俏,一点点消逝,时间像是一个魔法师把这一切都转移给了她的儿女,母亲的付出是无私的,她的容颜在儿女的心中不曾改变过。
童年记忆中母亲很少为自己买新的衣物,少有的几件衣物洗洗补补,劣质的布料掉色变形,母亲还是不会丢掉它们。自从我上了大学,放假归家的时候会给母亲带一些衣物,母亲会开心的换上给我们看,看过之后整整齐齐的收起来,出门的时候、转亲朋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穿的小心翼翼。
2004年的夏天,我在兰州看到一件暗红色的七分袖的纺绸衬衣,袖口、领口和衣摆上绣有丝花。我看到的它时候,想象着母亲穿上去的样子,以65元的价格很开心的买了下来。陪我去买衣服的好友小杨跟我说:“这个价位、这个颜色的衣服,我妈是不会穿的,我妈人家要穿颜色艳的、质量好的。”我听了以后心里黯然难过,因为母亲的女儿明白,这是母亲现在衬衣中最艳丽的、价位最高的一件了。
回到嘉峪关的家里,果然,母亲看到衣服非常的开心。我知道女儿带给她的礼物,不管是贵是贱,不管是好看难看她都会很开心的。当母亲换上衬衣,我和二哥拉着母亲在镜子前面照了又照,镜中的白发人和黑发人笑的开心。开心的那个片刻,却没有能够用相片来记录下来,却留在我的心底永不褪色。那件衬衣自然又是被母亲很悉心的收起来了,那一整个夏天都没有看到母亲穿,问起母亲,母亲说她能换的夏衣多,没有来得及穿它。直到2005年母亲离开,我都没有见母亲穿过它。2005年1月12号,送母亲出殡的日子,我找母亲穿过的一些衣物随母亲一起离开,可是翻遍了母亲的所有衣服都没有见过那件衬衣,后来父亲交给我一个用很旧的深蓝的确良布料的小包裹,打开来里面赫然躺着2件衣服,一件就是我给母亲买的纺绸衬衣,另外一件是母亲结婚时候的新衣,水粉的颜色、小立领、布纽扣,略微肥大的腰身,布料很像现在的混纺,不知道在那个年代是不是很好了。母亲就是穿着它结婚的,那时候母亲一定很美丽。父亲眼中含着泪对我说:“你妈准备留着你给她买的衣服,等你二哥结婚的时候穿。”我抚摸着衣服黯然垂泪,父亲接着说:“爸真的对不起你妈,没有让她真正的享过福,你妈离开以后,我在医院里给她换老衣的时候发现,你妈穿的线裤上补着2个巴掌大的补丁。”我的泪水狂奔而下,恍然间看到母亲慈祥的微笑,依旧美丽。
母亲是伟大的
家是母亲一直守候的地方,从父亲和母亲结婚开始,母亲就开始漫长的守候。
72年通过媒婆的撮合母亲嫁给了素不相识的父亲,虽是没有感情走到了一起,父母却相携走过了一生。父亲工作在矿山,矿山工作十分艰辛危险,时不时传出工人坠落伤亡、被坠石砸压致残的新闻,让母亲很担忧。从我能记事的时候就知道母亲信佛,家里常常香烟缭绕。每天清晨母亲净过手很虔诚的点燃3支香,然后跪拜在神像前面,双手合十,祈愿父亲平安归来;到了我们上学的年龄,母亲的祈愿里会加上希望孩子们学业有成;到了哥哥们上班爸爸退休的时候,妈妈的祈愿就变成了小女儿学业有成,儿子们事业有成,全家人平安健康。依照母亲的看法,神灵听到了那些祈愿保佑着我们一家人过的很好。不知道母亲是否明白,保佑这个家过的很好的不是神灵,是母亲自己。
勤劳节俭的女子,家里的一菜一饭都做的有滋有味,过手的一针一线都运用有致,经历的一事一物都用心对待,父亲的安全是她心中牵挂,孩子的学业出色是她的自豪,家人的平安健康是她最大期望。听着祈愿长大的孩子,知道那祈愿的真正含义,那是鼓励、那是鞭策、那是期待、那是关爱……
5口之家,三个孩子上学的花费、一家人的生活所需都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来支持,母亲精打细算,家里的生活过的还算殷实。虽然我们没有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有一个玩着玩具、含着棒棒糖、穿着漂亮衣服的童年,但我们过的快乐充实。
一个缝纫机、一个理发推都是母亲打理家的好助手。平日里的衣物都是由手巧的母亲亲自来做。记忆里童年的大年夜,三个孩子围坐在热炕头,母亲踩着缝纫机赶做我们的新衣,锁扣眼、缝纽扣、拆线这些边脚的活就由几个孩子上手帮忙了,一家人其乐融融,昏黄的灯光、欢快的笑声、时远时近的爆竹声,那是记忆中最美的时光。夜深的时候,孩子们睡着了,母亲还在灯下,孩子们都做着和新衣有关的梦。第二天在千家万户迎春的鞭炮声中醒来的时候,崭新的衣服已经摆在了床头,新年的第一天母亲送给她的孩子们的深深母爱。我们的头发也是母亲一手打理,小时候我们三个都是精神的小板寸,我这个家里唯一的女孩也不例外,母亲说头发短不影响脑营养能读出优秀的成绩。母亲给我们理发是一种享受,母亲的手轻起轻落,在温柔的抚摸中,我会甜甜的睡着。后来我们都长大,不再喜欢母亲理的发型了,母亲的顾客就只剩下父亲了。现在想起来让母亲再理一次发,这是今生不可能再实现的奢望了。
1999年7月,我离开家去兰州读大学,母亲在相距千里之外的大哥大嫂家里。快到冬天的时候我给父亲打电话说学校的被子太薄了,简单的给父亲汇报生活情况,本是无心之言,说过就忘了。
一个秋风起的中午,落叶划着优美的弧线投入大地的怀抱,一个年轻人走在到处都是朝气的大学校园里,正是吃饭的时候,匆匆忙忙的同学赶去食堂吃饭,年轻人脚步轻快可是思绪远飘 。年轻人望着眼前的景象:随风飘飞的叶带着树的气息回归大地,该是去回报大地的赐予吧?远处的乒乓球台,黑色的发丝、年轻的脸庞、活跃的身影沐浴在正午的阳光里。多美的画卷,冬来了,青春还充斥在这样的校园,青春正如暖暖春风中的枝头绿叶一般招摇着它的耀眼的年轻岁月。年轻人正陶醉在这样的青春校园中,却有一个熟悉的身影跃入眼帘,一个发花白的老人,单薄瘦小的身体背后却背了一个不成比例的大包,大包下的老人看起来更瘦小了,老人走在青春逼人的大学校园,花白的发看起来苍老而刺眼,她拦住一拨又一拨的同学在询问什么,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她看起来焦急而不知所措。老人的身影牵动着年轻人的心绪,年轻人的脚步急促起来,她朝着老人的方向加快了步伐,一步两步三步……老人转过头来,满是皱纹汗水的脸上先是惊愕,继而是释然的笑,那样的笑把脸上的皱纹都展开了,年轻人一句“妈”,泪水已经满面,哽咽不能言,紧紧把瘦弱的母亲拥入怀。
如何能忘呢?此生怎么忘记呢?灯下花白发的母亲,戴着断了一条腿的老花镜,忍着身上的病痛,心挂着爱儿的饱暖,一针一线把母爱缝进大棉被,此生我走到哪里还会觉得孤独寂寞呢?世间有哪般爱能够如此包容,世间有哪个人能如此无私,世间有哪样物能如此珍贵?
求学在外的几年,有了惊喜、拿了奖学金、谈了恋爱、受了委屈都会打电话给母亲,母亲总是耐心的听,跟我一起喜一起忧,不管什么时候打电话,都能听到母亲温暖慈祥的声音,感受到母亲的爱,我就知道就算全世界都不要我了,都会有母亲在家中守候着我。
2005年的夏天,我大学要毕业了,我准备到遥远的北京去工作,因为北京有我爱的人和我的理想。母亲听了我的打算,没有任何阻拦,我恋恋不舍的对母亲说:“就是离家太远了,我想妈了怎么办?”,母亲对我说:“妈都一把年纪了,守着妈有什么用?想妈了打个电话说一会儿,听听声音妈就高兴。应该出去闯闯。年轻的时候就不应该有任何遗憾,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只要是对的妈都支持你。”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女子,她却能说出这般话来。
临毕业做论文答辩之前我赶回了家,母亲因为胆囊炎发作每天都要打点滴,可母亲坚持不住院,要住在家里。每天她很早起来做我喜欢吃的玉米粥。吃过了饭,又开始为我准备我出远门要带的衣物,我抢着做点家务,母亲却总是说“妈不累”。我坐在母亲的身边看她忙碌、听她讲做人的道理、听她说社会的善恶、听她讲曾经的经历,虽然这一切都是我成长中已经听过的,而我却听的异常用心,难道只是因为要远走他乡了么?
短短的15天过去了,我必须要到单位报道。那个骄阳的中午,我要出发了,带病的母亲坚持要送,我执拗不过母亲只好答应,给母亲准备好阳伞递到她手里。出门的时候东西很多情绪也很乱,我不敢看母亲眼睛里若隐若现的泪光,也不敢看家里的一物一景,离家的脚步异常沉重,我埋怨着母亲“都放了什么东西了,这么沉?上车人多,我一个女孩家怎么拿,如果到站了没人接就更麻烦了。”,母亲低头不语,我侧过头看母亲的影子,这时候才发现母亲没有打伞,“妈,伞呢?怎么不打上,被太阳晒久了又会头疼。”,母亲也突然想起来说:“忘了从家带出来。”我看看表,不能返回去拿了,可是母亲还是坚持要送我,我只要放弃劝她,但是我心情异常的烦躁,我责备母亲:“现在记性怎么这么差,不注意休息也不注意保重身体,妈妈你这样子让我怎么安心在外面工作呢?”,母亲低着头轻笑,对我说:“妈下回一定注意,保证下不为例。”说完还学着我打保票的样子,把右手放在眉头向上挥了一下。正在说话,去车站的公车到了,我回头望着母亲,心口有着千言万语、有着一千一万个保重,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我怕我一张口忍在眼睛后面的泪水会破堤而出,母亲摆着手催我上车,我抿紧唇转过身上了车。车下骄阳中,母亲慢慢的摆着手,微笑着,干涩的唇在说着什么,额前的丝丝白发被风撩起。车渐渐开远,看着母亲久久的站在骄阳下,泪水真奔而下,我为何不知这一别是永别呢?
到了北京安顿下来给母亲打电话,问及母亲的身体情况,母亲笑言:“医生说虽然一身病但都是小病,没有大碍,不会危及生命,只要注意休息,注意饮食就行了,妈妈吃的好睡的好,每天都在看皇历算你回来的日子,放假了就赶紧回家来,妈都想你了,回来了妈妈给你做好吃的。”拿着话筒都能感觉到母亲欣慰的笑容,母亲慈祥的眼睛,跟母亲约定好大年29赶回家里去,就这样怀着快乐期待的心情做着每天的工作。
2005年1月7号,周五的晚上,我又打电话回家,母亲接的电话,电话接起来就听到母亲叫我“小妮啊,又想妈妈了?”我笑“是啊,妈”母亲依旧在笑,可是电话里却听出了母亲的疲倦,母亲只说是吃坏肚子刚才吐了,所以有点累,休息一下就好了,我放下心来开心的对母亲说:“妈你喜欢什么,回家之前我去好好转转街,给你买。”母亲笑了,可是明显无力:“你看着买吧,不要乱花钱。”放下电话我想象着归家的时候母亲慈祥的笑颜,那个时刻该是多么的温馨快乐,就这样思念着母亲甜蜜的进入梦乡。
第二天的清晨7点,屋里的电话骤然响起,急促的唤醒沉睡中的我,接起电话,电话那端传来大哥低沉沙哑的声音
“小妹,先请两天假,回家来看看吧。”
那其中压抑着粗重的喘气声,我的心里格登了一下:“哥怎么了?”,他强笑“没事啊,我就是感冒了,妈跟我说她想你了让你回来。”
我心里很奇怪:“不对啊哥,昨晚我打电话,妈没说这事啊,家里怎么了?”
“没什么,快回来吧,妈很想你。”哥的鼻音异常的重,我的心情也愈发沉重。
“不对,大哥,有什么事跟我说啊,妈她怎么了?”
大哥忽然哭了,一个30岁男人发自内心的哭泣“妹妹,妈她不在了啊!”
我的心猛地一缩,窒息的感觉冲击着我的大脑“这怎么可能,我昨晚打电话,妈还好好的,这怎么可能呢?你骗我干吗啊哥?这怎么可能呢?”
“妈昨天晚上吐过,说不舒服累了,就上床去睡,妈就睡过去了!”
话筒在我手中滑落……
踏上了回家的列车,脚步从来没有如此迫切过。妈,您在家里等我回去,我知道您一定在家里等我回去,您还是站在洒满阳光的小院子里吧?花白的发在阳光里闪闪发光,您的大毛衣上一定还带着干面渣和面粉的味道吧?看到我提着行李走进小院,您肯定会带着慈祥得笑容,张开手臂,轻轻地喊着“小妮”。
妈,车就要开了,我就要回去了,就要回到您的身边了,您看到了么?对面的阿姨哭得多伤心啊,车窗外的她的女儿抱着孩子为妈妈送行呢,她的小外孙哭着说:“姥姥,你不要走,妈妈带我们去坐大飞机。”我也哭了,妈,你还记得么?您曾经说过“我的女儿以后坐着飞机回来看我”,我笑着说“妈也坐飞机到北京来看我。”妈,小妮这就回家带妈去坐飞机。
车开动了,对面的阿姨带着泪水大声地对女儿说:“给妈妈打电话啊,记住!”,“好”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就像回答您一样。我掏出了电话,压出了家里的号码,却没有发送,电话送到耳边,我的耳边竟然像每一次拨通电话一样响起您欣喜的声音,您依旧像往常一样唠哩唠叨,关心着我的每一件琐事,我脸上流着泪却在笑,一直点着头说“好,我记住了,妈!”,合上电话,泪水还在肆虐,对面的阿姨送过来了纸巾,她轻叹:“当妈妈的都是这样,以后一定要回报给妈妈。”我的心如滴血一般的痛。
儿欲养而亲不待,世间竟有这般残酷的事,如果母亲真的是观世音菩萨身边的童子,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阿,世间情正暖,天人两分别,孝儿肝寸段,慈母今何在?问菩萨,何时慈母归?
明天就是母亲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了,如今叫一声妈妈都是奢侈的事情,如此好的夕阳下,我何时能再陪母亲散一次步呢?常常地梦到骄阳下的母亲,慢慢的摆着手,微笑着,干涩的唇在说着什么,额前的丝丝白发被风撩起……母亲没有远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