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次辩
黄永玉
鼠演杂技,童妇无不美谈之。一日,象莅临参观,场为之塞。翌晨,报纸头版头条,介绍象于场中卷鼻扇耳、摇尾晃腿以及众人观赏之乐况,毫不及鼠技。鼠大怒曰:“主角是我,登象作甚?”人谓曰:“巨物一挡,见你不着矣!”
(若 子摘自中信出版社《给孩子的动物寓言》一书)
拾 穗
林清玄
我时常会想起从前在稻田里拾稻穗的一些情景。
在稻田收割的时候,大人们一行行地割稻子,我们小孩子跟在后面,把那些残存的、掉落的稻子一穗穗地捡拾起来。一天下来,常常可以捡到一大把。
等到收割完成,更穷困的妇女会带她们的孩子到农田拾穗,那时不是一穗一穗,而是一粒一粒了。一个孩子一天可以拾到一碗稻子,一碗稻子就是一碗米,一碗米可以做两碗粥,如果掺着地瓜煮,就能做四碗地瓜稀饭了。
父亲常说:“农田里的稻子再怎么捡,也不会完全干净的。”
(田宇轩摘自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清欢三卷》一书)
平等的意义
〔南非〕奥比·萨克斯 陈毓奇 陈礼工 译
平等的意义在于,即使有差异,彼此之间仍有平等的关怀和尊重。
平等并不是预设要消除或者打压差异。平等并非暗示人与人的同等化或均质化,它并非指某种形式较为优越,而另一种形式应受到贬抑。平等乃是承认并接受彼此之间的差异,或者,至少要知道差异不应导致排他、边缘化或标签化。
终极的平等则是人人可以享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为这个社会带来的活力。
(枫林晚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断臂上的花朵》一书)
多与少
孙香我
老舍曾写文章谈盖叫天的表演,“梅兰芳同志在介绍盖老的时候说,一位演员的表演技术是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这话对。三十多年前,我看过盖老的戏,那正是多的时候”。后来,“我再看他的戏,已是炉火纯青,到了少的阶段,一手一式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我想,这是艺术修养的一个规律。文艺工作者大概都是如此:初学时,本领少,欠丰富,故须多学广见。此由少而多也。到了中年,本事多了,渐知收敛、控制,于是由多而少”。
做文章也是一样的,上学时写作文,就是凑不齐那三百个字,后来能舞文弄墨了,一下笔就洋洋洒洒,若再让写三百字一篇的文章,又写不出了,或者不屑写。短而能长,是本领;长而能短,是本领,亦是见识,知道文章从来不是以长短论的。
(暑 雨摘自《今晚报》2021年4月20日)
时间完成我们
〔法〕圣埃克絮佩里 马振聘 译
仪式存在于时间中,犹如房屋存在于空间中。时间的流逝在我们看来不应该像一把沙子,在磨损我们,在消耗我们,而是在完成我们。应该说时间是一幢建筑物。这样,我过完一个节日以后又是一个节日,一场庆祝活动以后又是一场庆祝活动。葡萄收了一次又一次,就像我在孩童时代,在父亲的深宫大院里从议事厅走到休息厅,每一个脚步都有意义。
(夕梦若林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要塞》一书)